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中华好父母(四):修身齐家,构筑你儿女的成长乐园

    信息发布者:hjdyj888
    2017-04-03 08:55:35   转载

    family_in_the_park.jpg

    黄燕君:欢迎听众朋友收听中华好父母专辑第四课:修身齐家 – 构筑你儿女的成长乐园。请宪奔给我们复习一下前一课的内容。 

    朱老师:上一次我们讲到如何精准地把父母无条件的爱给予儿女,方法是通过爱的五种语言,把爱充满儿女的心里,使他们充满动力,对父母管教与引导有正面的回应,使他们健康地成长,预备行各样的善事。  其中我们讲到诚意正心,就是要观察了解你儿女的本质, 看她的表现的本质是善还是恶?如果有不好的表现,那么孩子的动机是什么呢?如果她本质是好的,动机也是对的,但表现的方式不正确,那不必担心,作父母的只要稍加调教引导;但如果你发现孩子的动机不对,尽管他偶尔有些良善行为,但作为父母,你还是需要花多一点的心思来管教和引导他。
     
    黄燕君:谢谢宪奔的复习,那么我们进入今天的探讨,为人父母如何给儿女一个适合她们成长的环境?我们是否要谈到中华传统文化里大学的另一个主题,“齐家”?
     
    朱老师:对。每个为人父母的都盼望父慈子孝,家庭和谐,这是人所盼望的福气。那么圣经里以色列诗人,是怎样描述美满家庭的图画呢?  “你要吃劳碌得来的,你要享福,事情顺利。你妻子在你的内室,好像多结果子的葡萄树,你儿女围绕你的桌子,好像橄榄栽子。”(诗128:2-3)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,也是人的归依,家庭是否和美,是一个人幸福与否的标志。一个人的幸福指数不是看他可以在外面如何风光潇洒,或者可以挣取多少人的注目与掌声,而是看他是否能享受家庭的温馨和美。离开外面的喧嚣与名利场之后,回到家中的感受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生命。中国传统文化里非常注重齐家的概念,在圣经里也有相当清晰的培养正确家庭观念的教导。 

    黄燕君: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,给予孩子一个和谐对的环境很重要,而环境是如何影响孩子呢?

    朱老师:人出生就是在家庭里长大,家庭环境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儿女的成长质量。我举个例子:我有个小学同学在家乡以养鱼为生,他告诉我在养一种比较名贵的鱼时,他需要时刻关注鱼塘的水质状况,如果水温太高,或者污染物进入了鱼塘,他需要马上处理,要不然鱼的生存环境受到损害, 他们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,他就会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。 如果把儿女比作一条鱼,那家庭就是池塘或者小河,是他们的成长环境,这个成长环境的优劣,决定儿女这条鱼成长得是否健康。儿女需要安全健康的家庭环境,才能成长得健全、茁壮。  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在他的《人生不过如此》一书中说:“在造成今日的我之各种感染力中,要以我在童年和家庭所身受者为最大……一个人一生出发所需要的,除了健康的身体和灵敏的感觉外,只是一个快乐的孩童时期——充满家庭爱情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便够了。 在这个条件之下生长起来,没有人会走错的。”
     
    黄燕君:我们都同意,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,做父母的最常想到的是给予孩子物质的满足,也是我们容易做到的,但我们知道其实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灵的需要,对吗? 

    朱老师:影响儿女成长的两大因素是父母提供的物质条件,以及儿女对这些条件的反应。传统的父母竭力为儿女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,而智慧的父母则是努力引导儿女对现在物质条件的正确回应。  在北京年青父母接受采访时说,空气环境不好,孩子得了哮喘,他们现在能做的是努力工作,多挣钱,给家里安装最好的净化器,确保家里空气质量良好。听众朋友你认为呢?  在雾霾环境下,父母不断地在儿女面前表现出满腹牢骚、抱怨,你的儿女学会的就是怨天尤人;相反,在环境不好的情境下,不能外出活动时,一家人有更多时间在家里,可以一起享受共处的时光,有更多情感交流,父母面对不如意的环境表现,让你的儿女学到的是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,如何面对灰暗的日子是决定儿女将来幸福度的重要因素。  父母所能给儿女提供的,比良好空气环境更重要的,是他们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态度,对儿女产生的影响更大。

    黄燕君:为儿女提供良好的感情环境是重过物质条件,父母对环境的反应态度也一再的影响儿女,请你再帮助我们明白感情环境的预备。

    朱老师:首先,作父母的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,我们的目标不只是要孩子快乐,而是希望他们成人之后,能成为一个健康、积极、向上的人,也就是一个明明德且亲民并止于至善的人。因此,我们在养育他们的过程中,要训练他们、预备他们将来能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。  训练儿女的良好品格是做父母都同意的,好品格是影响人的生命质量与个人成就的重要的因素。
     
    黄燕君:但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能培养儿女良好的品格? 

    朱老师:在第一第二课中我们强调,明德是在上帝那里,我们与上帝有正确的关系,才可能明明德。如何影响儿女的品格,以父母本身行为的影响为最大,因此今天分享的重点在于,父母如何修身以帮助儿女培养正确的品格。  做父母的,你还记得小孩子学习写字是怎么学的?先用字帖描红,有临贴、摹贴,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。人的品格也是这样形成的,开始时是在描红,以父母的品格和行为模式为蓝本,进行临帖、摹帖,有了基础以后继续往上修补、改善、提升。父母是儿女学习的楷模和对象,儿女的学习绝大部分是靠眼睛,而只有极少部分是靠耳朵听来学习的。因此,父母的榜样、以身作则对儿女的品格形成极为重要。心理学上提到,父母亲是孩子心理上的第一面镜子。孩子小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是谁,而是靠着父母对他的反应、评价,从中建立自我形象与自我观念。为人父母想要给儿女一个更好的榜样与蓝本,影响儿女品格培养的话, 就必须要了解自己,在此基础上不断进步和提高。

    黄燕君:做父母的如何了解自我?

    朱老师:我介绍一个“自我之窗”的方法:把人的自我简单地分成四部分,a.公开的我;b.隐密的我;c.盲点的我;d.未知的我。公开的我指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那部分,例如你的职业、身份、学历等基本信息,而隐密的你是你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那部分你,这部分是你的隐私,盲点是自己没看见而别人看得清楚的部分,这需要有人在你旁边用爱心说诚实话来提醒你,你才能知道。一个人的成长就在于他承认并接受自己的盲点,突破盲点并让它成为自己能看见的部分。因此,人需要朋友或家人的提醒,才可能进步。第四部分是未知的我,这是一个人的潜力部分。这个未知的世界,也是属于上帝的。人的思想所能达到的只有5%,另外95%是人自己尚未开发的能力,我们称之为潜能。每个人身上都带着这四个部分,只是每个人对这四个部分的了解与范围不同而已。

    黄燕君:人自我的四个部分,对于“盲点的我”是否做父母的能有所改善进步?

    朱老师:是的。为人父母的在养育、管教儿女上,需要承认与了解自己的盲点,有的父母认为自己就是真理,自己的想法教法都是必然正确的,如此的自以为是,最容易让儿女受到伤害。没有人是完全的,需要有谦卑的心,请教配偶,家人,朋友,请他们在爱心里向你说诚实的话,帮助你了解自己的不足,从而得到改进与提高。另一种了解自己盲点的方式是探究自己的原生家庭。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, 是一种态度与行为方式,往往是成为自己无法察觉的潜意识,不自觉地给儿女带来了影响。因为我们的父母都有各种各样的缺陷,我们的品格是以他们的个性为蓝本进行描红形成的,因此我们的个性受他们的影响便有很多不足。尽管以后我们离开了父母的家, 不可否认的是,原生家庭带来的铬印还是显现在我们每天的行事为人中。

    黄燕君:我们多少都知道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,请你举个例子让我们更明白好吗?

    朱老师:我的太太曾经是个完美主义者,对事对人的要求都很高。 她的个性要追到她的妈妈和外祖母的生活环境的影响。太太的外祖母带着她的妈妈改嫁到一个大家庭,又生了几个孩子,在生活艰难的年代,我的岳母要帮助母亲照顾几个同母异父的妹妹,继父脾气不好,若家里有任何问题继父就会打骂妻子孩子,因此我的岳母学会勤快乖巧,家务活从来是不停地做,目的为了让继父满意而不致找麻烦。岳母出嫁后,也和她母亲一样,不停地侍候家里人的生活起居。我的太太是家里最小的孩子,上面有哥哥姐姐,常有不懂事的时候争吵惹父母的气,我的太太看见这种情形,为了安慰母亲的忧伤,她变得特别乖巧听话,常常伴在妈妈身边,也学到妈妈做家务活勤快的特点,精细利落,要求很高, 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高,对自己亲密的人要求也很高。而我成长的环境是相对松散的,因此我们生活在一起时很容易产生冲突。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,并没有绝对正确或错误,只是无形中的习惯造成冲突,在这些盲点中,我们需要沟通、改变,才能提高。 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带着原生家庭的影响,因此,我们需要改变,从自己的盲点中走出来。

    黄燕君:见得自己的盲点,愿意改变,这是否就是中国传统说的修身?

    朱老师:《大学》说,齐家在修身,人的改变确实是修身的功夫。人之修身,在于去除偏好,而行走正路。《大学》又说,修身在正心。把心摆正,是修身的关键。人因为有愤恨,有恐惧,有好乐,有忧患,所以不能得正心。这些人的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,无法避免,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正确地处理。  不仅中国传统中关注我们要修身, 圣经中也特别强调正心的功用。因为心是人一切思想行为的源头,是人真我的所在,人一生的果效都是从心发出的。我们要正心,还是需要回到万物的本源, 就是明德之源,我们知道,只有上帝那里才有明德。圣经与中国传统文化都指向一个万物的本源,就是万物的创造与主宰上帝。 这位高高在上的主宰曾经道成肉身,充充满满有恩典有真理地住在人间,把上帝的明道、真理,以人能够了解的方式彰显于世,让人可以明白与接受。这是上帝的爱,因为明德的人,不再在黑暗里摸索,却能行走光明中,因着上帝所赐永生的盼望,以及圣灵的智慧,帮助我们突破原生家庭的枷锁,并且正确在处理人生的喜怒哀乐,这是正心的秘诀。 

    黄燕君:请你再给我们一个例子,具体一点明白如何正心? 

    朱老师:我介绍一个家庭,这是何仲柯与苏菲芸夫妇的家庭,他们养育了四个儿女,这四个孩子都是在9到13岁之间上大学,都是博士毕业,这对父母在世界各地分享他们的育儿秘诀,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,每天带领孩子读圣经,因为他们相信圣经是上帝的话,充满了智慧。父母自己正心也帮助孩子正心,这个分享给我们很好的提醒与启示。  很多专家或讲座可能告诉你如何与管教儿女的技巧,但我们要强调是施行这些技巧的基础,只有在充满爱的关系与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,父母的管教才可能对儿女产生积极与正面的影响。摆正父母应有的角色也是一个重点,父亲是头,母亲是帮助者。良好的夫妻关系,也带给儿女温暖与安全的感觉。

    黄燕君:我们今天谈了很多很多,请宪奔帮我们做一个总结。
     
    朱老师:我们能够为儿女提供什么样的成长乐园呢?对儿女意义最大的是我们为人父母本身,我们自己的改变与提高,我们自己的修身与正心,都能给儿女一个真实正确的榜样,也是给儿女最大的祝福

    燕君:第五种爱的语言是服务的行动,

    朱老师:服务的行动包括两个层面,一是努力为孩子预备他生命生活所需,另一方面是帮助孩子解决困难,完成一些任务。
    耶稣是服务行动的好榜样,祂本是君王,却成为一个卑微的人,住在人中间,为人解决各种难题,治病救人,最后甚至舍命救人。我们为人父母应该有耶稣的样式,在家中做父母,孩子是必须服从规矩,尊重,另外,我们也要降卑如孩子,了解他们的需要与困难,帮助他走出困境。
    服务的行为,也是要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,因此要分清楚,帮助儿女解决的是为了她们好处的事情,而不是单单为了讨好儿女而做的,我跟女儿说我是她们的私人秘书,有什么需要可以找我,但我不会无原则的凡事代办。服务行动的目的是为了表达爱,而不是父母讨好儿女。

    燕君:五种爱的语言,帮助做父母的了解孩子的需要,并满足他们爱的需要

    朱老师:透过学习,不断的操练以上说的五种爱的语言,认真地观察你的儿女,相信你能够很好又恰当地向儿女表达你的爱,你也会从孩子的表现看到改变和果效。

    燕君:我们真的是希望是透过这五种爱的语言,我们做父母的学习如何爱我们的儿女。

    燕君:听众朋友,明天朱老师要继续和我们分享大学篇里的一句话:修身齐家。教导我们做父母的如何为我们的儿女建造成长的乐园,希望你继续收听我们明天的内容,愿神祝福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,当我们愿意学习的时候,神的恩典、神的爱就在我们心里,帮助我们成长,帮助我们如何养育我们的儿女,谢谢你收听我们幸福满家园的节目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